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李東陽,字賓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師。四歲能作徑尺書,景帝召試之,甚喜,抱置膝...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1.23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李東陽,字賓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師。四歲能作徑尺書,景帝召試之,甚喜,抱置膝...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

李東陽,字賓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師。四歲能作徑尺書,景帝召試之,甚喜,抱置膝上,賜果*。後兩召講《尚書》大義,稱旨,命入京學。天順八年,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

弘治五年,旱災求言。東陽條摘《孟子》七篇大義,附以時政得失,累數千言,上之。帝稱善。

十七年,重建闕里廟成,奉命往祭。還,上疏言:

臣奉使遄行,適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麥已枯,秋禾未種,挽舟者無完衣,荷鋤者有菜*。盜賊縱橫,青州尤甚。南來人言,*南、浙東流亡載道,户口消耗,*伍空虛,庫無旬日之儲,官缺累歲之俸。東南財賦所出一歲之飢已至於此北地篒窳[注]素無積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變之生,恐不可測。臣自非經過其地,則雖久處官曹,日理章疏,猶不得其詳,況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訪之道路,皆言宂食太眾,國用無經,差役頻煩,科派重疊。京城土木繁興,供役*士財力交殫,每遇班*,寧死不赴。勢家巨族,田連郡縣,猶請乞不已。親王之藩,供億至二三十萬。遊手之徒,託名皇親僕從,每於關津都會大張市肆,網羅商税。國家建都於北,仰給東南,商賈驚散,大非細故。更有織造內官,縱羣小掊擊,閘河官吏莫不奔駭,鬻販窮民所在騷然,此又臣所目擊者。

夫閭閻之情,郡縣不得而知也;郡縣之情,廟堂不得而知也;廟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於容隱,成於矇蔽。容隱之端甚小,矇蔽之禍甚深。臣在山東,伏聞陛下以災異屢見,敕羣臣盡言無諱。然詔旨頻降,章疏畢陳,而事關內廷、貴戚者,動為掣肘,累歲經時,俱見遏罷。誠恐今日所言,又為虛文。乞取從前內外條奏,詳加採擇,斷在必行。

帝嘉歎,悉付所司。

是時,帝數召*臣面議政事。東陽與首輔劉健等竭心獻納,時政闕失必盡言極諫。東陽工古文,*中疏草多屬之。疏出,天下傳誦。(節選自《明史•李東陽傳》)

[注]皆窳:zīyǔ,疏懶。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東南財賦/所出一歲之飢已/至於此北地/篒窳素無/積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

B.東南財賦所出/一歲之飢已至於此/北地篒窳/素無積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

C.東南財賦/所出一歲之飢已/至於此北地/篒窳素無積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

D.東南財賦所出/一歲之飢已至於此/北地篒窳素無/積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閭閻,即閭里,里巷內外的門,泛指鄉間、民間。比如《滕王*序》中“閭閻鋪地,鐘鳴鼎食之家。”

B.九重,喻帝王居住的地方,此處指帝王、天子。

C.災異,之異常的自然災害,或某些異常的自然現象,比如地震,水旱災害,《漢書·宣帝紀》:“蓋災異者,天地之戒也。”

D.章疏,舊時臣下向君上進呈的言事文書,比如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準確的一項是(     )

A.李東陽幼時聰明穎悟,擅書法,深得皇上喜愛。*歲中進士後進入仕途,不斷得到升遷。

B.弘治十七年,李東陽給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見所聞的嚴重災情,令人觸目驚心;同時,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C.李東陽一路上聽取了各種意見,認為產生災異的根源在於勢家巨族、親王貴戚、內廷官員互相勾結,危害百姓。

D.為了革除矇蔽之禍,李東陽請求皇上將以前的各種建議詳細地加以整理並擇善實施。

13.把文中劃橫線及必修五課內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臣奉使遄行,適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麥已枯,秋禾未種,挽舟者無完衣,荷鋤者有菜*。

(2)遊手之徒,託名皇親僕從,每於關津都會大張市肆,網羅商税。

(3) 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

(4)僕以口語遭遇此禍,重為鄉黨所笑。

(5)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6)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回答】

10.B

11.A

12.C

13.

(1)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天津一路,夏天的麥苗已枯,秋天的莊稼沒有種,拉船的人沒有完整的衣裳,扛鋤頭的面有飢*。

(2)遊手好閒的人,假託皇親僕從之名,常在水陸關卡和都會大開店鋪,搜刮商税。

(3)東家的*對着西家叫,客人得越過鄰居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內棲宿。

(4)我因為多嘴説了幾句話而遭遇這場大禍,又被鄉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污辱了祖宗。

(5)哪用高飛九萬里往南去呢?

(6)人們彼此相處,一生很快就度過

【解析】

1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本,結合語境理解大意。先抓名詞“東南財賦、一歲、北地”斷句;再看“一歲之飢、何以堪之”應該放在一起;然後再回歸原文檢查正誤。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歎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歎(!),“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文學常識的把握情況。A項“閭閻” 也指房屋建築。“閭閻鋪地”就是這個意思。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技巧點撥】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點面結合記憶法。不管是在中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還是高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我們都要做到突出重點;同時,還要注重全方位的複習(就是注意相關聯的知識點)。在做高考複習題時,有些知識點往往關鍵節點就在一處,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舉例: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説,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餘均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其次:再來了解一下.縱橫結合記憶法。因為每個時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寫作背景也就不相同,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繫;同一時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橫的聯繫。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縱橫交錯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網,達到快速而牢固的記憶。舉例:如我國古代戲劇史有三個高峯,一是元雜劇四大家加上王實甫,二是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這樣縱橫結合加以記憶,*古代戲劇史又何愁記不住呢? 最後:重點了解門別類記憶法。在記憶一些文學常識時,我們可以把所關聯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後在按照相同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可以成:考點分類、風格分類、地位評價分類、文章體裁分類、題材人物分類、等等。 舉例:風格流派,如“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婉約派”“豪放派”等。文章體裁,如小説、詩歌、散文、戲劇等。上述記憶方法並非只能單獨使用,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既是對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覆記憶,其效果自然會更好。

1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C項,李東陽認為產生災異的根源在於下邊的官吏互相勾結,層層庇護,皇帝受到矇蔽。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13.

試題分析:第一句中,重點的實詞虛詞:“遄行”急行、“適”恰好、“挽舟者”拉船的人、“有菜*”面有飢*。第二句中,重點的實詞虛詞“徒”一類人、“託名”假託、“市肆” 店鋪、“網羅”搜刮。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李東陽,字賓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住京城。四歲能寫直徑一尺的字,景帝召見考核他,非常喜歡,抱來放在膝上,賜給果品錢*。後來兩次奉召講解《尚書》大義,符合皇帝心意,奉詔命進京學習。天順八年,*歲,成為進士,選為庶吉士,授官編修。積功晉升任侍講學士,充任東宮講官。

弘治五年,朝廷因旱災徵求意見。李東陽摘錄《孟子》七篇大義,附以時政得失,累計幾千言,把他呈獻給朝廷。皇帝稱讚寫得好。

十七年,重建闕里廟成,他奉命前往祭祀。回來後上書説:

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天津一路,夏天的麥苗已枯,秋天的莊稼沒有種,拉船的人沒有完整的衣裳,扛鋤頭的面有飢*。盜賊遍地,青州更加厲害。南方來的人説,*南、浙東流亡的人滿路都是,户口逐漸減少,*隊空虛,倉庫沒有十天的積蓄,官員們欠缺幾年的薪俸。東南地區是財賦出產的地方,一年的饑荒就達到了這個地步;北方地區貧弱,向來沒有積蓄,今年秋天再次歉收,怎麼經受得起!事變的發生,恐怕不能預料。臣如果不是經過那個地方,雖則久處官府,每天審理奏疏,尚且不能夠掌握其詳細情況,何況陛下高居深宮呢?

臣在道路上詢問,人們都説吃閒飯的人太多,國家費用無常,差役頻煩,賦税重疊。京城土木工程頻繁興建,供役*士財物與氣力都竭盡了,每次遇到上京城*練,都寧死不去。權勢之家豪門大族,田產跨郡接縣,還在不停地請求賞賜。親王的封國,供給達到二三十萬。遊手好閒之徒,託名皇親僕從,常常在水陸要衝和都會之地大開店鋪,搜刮商税。國家建都於北方,仰仗東南地區供給,商人驚散,大都不是很小的原因。更有織造內官,縱容羣小打人,閘河官吏沒有不驚駭奔逃的,商販和窮困的老百姓到處騷動不安,這又是臣親自看到的。

民間的情況,郡縣不能知道;郡縣的情況,朝廷不能知道;朝廷的情況,深宮中的皇帝不能知道。開始於容忍隱瞞,形成於矇蔽。容忍隱瞞的禍患開始很小,被矇蔽之後禍患就很深了。臣在山東,聽説陛下因災異多次出現,敕令羣臣暢所欲言,不要隱諱。雖然詔令多次下發,奏章都陳述了,而事情關涉內廷、貴戚的,動不動就被牽制,長年累月,都被遏制罷除。臣實在擔心,今天所説,又成為空文。請求選取從前朝廷內外的條奏,詳細加以選擇採納,絕對有必要施行。

皇帝讚賞歎息,都交給有關部門。

這時,皇帝幾次召集*臣當面商議政事。李東陽與首輔劉健等盡心進獻忠言以供皇帝採納,對於時政的闕失必定盡言極諫。李東陽精於古文,內*中奏章多交託給他草擬。奏疏發出,天下傳誦。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猜你喜歡
 (一)文言文閲讀,完成4-7題(選擇題每題3分,共19分)李東陽,字賓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師。四歲能作徑尺...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張釋之張釋之字季,南陽堵陽人也。與兄仲同居,以貲為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題目。尹翁歸字子兄,河東平陽人也,徙杜陵。翁歸少孤,與季父居。為獄小吏,曉習文法。喜...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張釋之,字季,南陽堵陽人也。與兄仲同居以貨為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釋之曰...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裴炎,字子隆,絳州聞喜人。寬厚,寡言笑,有奇節。高宗幸東都,留皇太子京師,以炎...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六歲善文辭,九歲得顏師古注《漢書》讀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張釋之,字季,南陽堵陽人也。與兄仲同居以貲為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釋之曰...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賈誼,洛陽人也。年*,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後題目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①九世孫。白之生,母夢長庚星②,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蕭望之,東海蘭陵人也。家世以田為業,至望之,好學,京師諸儒稱述焉。是時,大將*...
相關文章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張惠紹,字德繼,義陽人也。少有武幹。齊明帝時為直*,後出補竟陵橫桑戍。永元初,母...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蕭望之字長倩,東海蘭陵人也。好學,治《齊詩》,京師諸儒稱述焉。是時,大將*霍光...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馬融字季長,扶風茂陵人也,將作大匠嚴之子。為人美辭貌,有俊才。初,京兆摯恂以儒...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郭璞,字景純,河東聞喜人也。父瑗尚書都令史時尚書杜預有所增損瑗多駁正之以公方著...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題目。郭璞,字景純,河東聞喜人也。父瑗尚書都令史時尚書杜預有所增損瑗多駁正之以公方著...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賈誼,洛陽人也。年*,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錢乙字仲陽,父穎善醫,然嗜酒喜遊,東之海上不反。乙方三歲,母前死,姑嫁呂氏,哀...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韋貫之,名純,避憲宗諱,遂以字行。少舉進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貫之名薦於京兆尹李...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賈誼,洛陽人也。年*,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召置門下,甚幸...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賈誼,洛陽人也。年*,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召置門下,甚...
熱門文章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李商隱,字義山,懷州河內人。商隱幼能為文。令狐楚鎮河陽,以所業文幹之,年才及弱...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論梁元帝讀書清·王夫之*陵陷,元帝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或問之,答曰:“讀書萬卷... 文言文閲讀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唐恪,字欽叟,杭州錢塘人。四歲而孤,聞人言其父,輒悲泣。登進士第,... 文言文閲讀(14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題目。先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①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李白傳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後天...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馬融字季長,扶風茂陵人也,將作大匠嚴之子。為人美辭貌,有俊才。初,京兆摯恂以儒術...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目。郭璞,字景純,河東聞喜人也。父瑗尚書都令史時尚書杜預有所增損瑗多駁正之以公方...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暢師文,字純甫,南陽人。師文幼*悟,家貧無書,手錄口誦,過目輒不忘。弱冠,謁許...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李白傳*文房①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自...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各題。郭璞,字景純,河東聞喜人也。父瑗尚書都令史時尚書杜預有所增損瑗多駁正之以公方著...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賈誼,洛陽人也,年*,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召置門下,...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郭璞,字景純,河東聞喜人也。父瑗尚書都令史時尚書杜預有所增損瑗多駁正之以公方著...  (一)文言文閲讀(19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暢師文,字純甫,南陽人。師文幼*悟,家貧無書... 三、文言文閲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鄭鮮之,字道子,滎陽開封人。初為桓偉輔國主簿。宋武帝起義兵,累遷...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李靖,字*師,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書史。嘗謂所親曰:“丈夫遭遇,要當以功名...
推薦內容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19分)韓子高,會稽山*人也。家本微賤。侯景之亂,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吳...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目。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之應天府,依戚同文學。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李)宗詳字昌武,七歲能屬文,恥以父任得官,獨由鄉舉,第進士,授校書郎。明年,獻文...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李通,字次元,南陽宛人也。父守,身長九尺,為人嚴毅。初事劉歆,為王莽宗卿師。通...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李陵字少卿,拜為騎都尉,武帝以為有廣之風。天漢二年,貳師擊右賢王於天山。上欲使為...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範景文,字夢章,吳橋人。景文幼負器識,登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授東昌推官。以名節自...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韋貫之,名純,避憲宗諱,遂以字行。少舉進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貫之名薦於京兆尹李...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李白傳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後...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歆字子駿,少以通詩書能屬文召,見成帝,待詔宦者署。河平中,受詔與父向領校祕書,...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郭璞,字景純,河東聞喜人也。父瑗尚書都令史時尚書杜預有所增損瑗多駁正之以公方著稱終... 文言文閲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題。每個3分趙師旦字潛叔,樞密副使稹之從子。美容儀,身長六尺。少年頗涉書...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題。李陵字少卿,拜為騎都尉,武帝以為有廣之風。天漢二年,貳師擊右賢王於天山。上欲使...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暢師文,字純甫,南陽人。師文幼*悟,家貧無書,手錄口誦,過目輒不忘。弱冠,謁許衡...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趙師旦字潛叔,樞密副使稹之從子。美容儀,身長六尺。少年頗涉書史,尤刻意刑名之學。...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師説》韓愈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