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①唐朝的安史之亂可以説是*社會變遷的一條分水嶺。在這之後,“士”和“民”的分界不像先...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1.2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①唐朝的安史之亂可以説是*社會變遷的一條分水嶺。在這之後,“士”和“民”的分界不像先...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①唐朝的安史之亂可以説是*社會變遷的一條分水嶺。在這之後,“士”和“民”的分界不像先前的嚴格和清楚了,彼此開始流通。雖説士人流落民間的是少數,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卻漸漸多起來。這些新晉的士人一面學習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卻還不能擺脱或蜕變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都這樣,也就不覺其寒磣;不但不覺其寒磣,還要重新估定價值,“雅俗共賞”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標準。

②早在中唐,禪宗就開始用口語記錄大師的説教。用口語原本為的是化俗,也就是爭取羣眾。“語錄”就成為一種文體了。這之後就是唐朝的“傳奇”。照陳寅恪先生的意見,這種“傳奇”大概起於民間,文士是仿作,文字裏多口語化的地方。陳先生並且説唐朝的古文運動就是從這兒開始。他指出古文運動的領導者韓愈的《毛穎傳》,正是仿“傳奇”而作。到了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賞”的路,詩也走向這條路。胡適之先生説宋詩的好處就在“做詩如説話”,一語破的。剛剛來自民間的詞,在當時不用説自然是“雅俗共賞”的,後來雖然漸漸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終不能雅到詩的地位,它怎麼着也只是“詩餘”。詞變為曲,不是在文人手裏變,是在民間變的;曲又變得比詞俗,雖然也經過雅化或文人化,可是還雅不到詞的地位,它只是“詞餘”。可是雖然俗,大體上卻“俗不傷雅”,仍是“雅俗共賞”的玩藝兒。——以上説的種種,都是安史亂後幾百年間自然的趨勢,就是那雅俗共賞的趨勢。

③雖然俗雅並存,但古人心中的“雅俗共賞”其實仍是以雅為主的,從宋人的“以俗為雅”以及常語的“俗不傷雅”,更可見出這種賓主之分。起初成羣俗士蜂擁而上,固然逼得原來的雅士不得不理會到甚至遷就着他們的趣味,可是這些俗士需要擺脱的更多。他們在學習,在享受,也在蜕變,這樣漸漸適應那雅化的傳統,於是乎新舊打成一片,傳統多多少少變了質繼續下去。前面説過的文體和詩風的種種改變,就是新舊雙方調整的過程,結果遷就的漸漸不覺其為遷就,學習的也漸漸習慣成了自然,傳統的確變了質,但是還是文言或雅言為主。

④是在什麼條件之下才會讓俗人所“賞”的,雅人也能來“共賞”呢?孟子説過“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子都的美貌,有眼睛的都容易辨別,自然也就能“共賞”了。孟子接着説:“口之於味也,有同嗜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也,有同美焉。”這説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謂人情不相遠。以《西廂記》和《水滸傳》為例,這都是“雅俗共賞”的作品,“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反抗”,也是人之常情。俗人固然同情這些,一部分的雅人,也未嘗不高興這兩部書説出了他們想説而不敢説的。這可以説是一種快感,一種趣味,是俗人和雅人在人情上的交點。

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之交是個新時代,新時代給我們帶來了新文化,產生了新的知識階級。這知識階級包括了更多的從民間來的分子,於是乎有了白話正宗的新文學,詞曲和小説戲劇都有了正經的地位。抗戰以來又有“通俗化”運動,這個運動並已經在開始轉向大眾化。“通俗化”還分別雅俗,還是“雅俗共賞”的路,大眾化卻更進一步要達到那沒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賞”的局面。這大概也會是所謂由量變到質變罷。(朱自清《論雅俗共賞》,有刪節)

4.下列關於“雅俗共賞”的相關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安史之亂”可以看作是*文學向“雅俗共賞”轉變的起點,因為戰亂打破了“士”與“民”的界限,越來越多的“民”進入到上層社會。

B.雅人和俗人能對同一對象“共賞”是有一個前提條件的,那就是作為人的共有的相通的快感或趣味。

C.從唐宋的詩文演變情況看,“雅俗共賞”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語言的變化,白話文進入文學領域,並且逐漸取代了文言文的地位。

D.到了作者所處的時代,*文學出現了不分雅俗,只談共賞的局面,在作者看來這是由於知識階層融入了更多的來自民間的分子。

5.下列各項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宋代的詞被稱為“詩餘”,後來的曲又被稱為“詞餘”,大抵是因為二者做到了“俗不傷雅”,仍是“雅俗共賞”的文學形式。

B.語錄體這種文體來自於中唐時期的禪宗,和尚在傳道的過程中把大師的話用口語記錄下來,其目的是為了讓普通人看懂,便於傳道。

C.“雅俗共賞”其實是“士”與“民”的文化的磨合,是“雅”對俗的遷就,也是“俗”對雅的學習和效仿。

D.作者引用孟子的話,是想*,有一些美是被人們共同承認並欣賞的,而這些美主要集中在共通的人之常情上。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各項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雅文學和俗文學交融的一個前提就是社會階層的融合,劇烈的社會動盪,如戰亂就成為新文學產生的必要條件。

B.孟子認為口耳目感受的美是人類共同的感受,文學作品雅俗共賞的基礎也是共同的人情,因此描寫感官的體驗,就能做到雅俗共賞。

C.作者認為新舊調整,傳統就會變質,這變質的傳統就會一直傳遞下去,可以看出作者對文學傳統喪失的無奈。

D.蘇軾的詞流傳千古,不僅僅有其語言接近白話,明白通暢的原因,還有其抒發的情感往往是人們心中鬱結卻不能言的感受。

【回答】

4.C

5.A

6.D

【解析】

試題分析:

4.第三段表明雖然白話進入文學,但是仍以雅言為主。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易錯*示】考核概念的題目的命題點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內涵、外延,注意的錯誤主要是範圍不當、偷換概念、無中生有、強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問等類型。命題的方式經常是對文中相關概念的要點進行組合,或對文中的句子進行轉換,或是改變文中句子之間的關係。此題C項對應的原文第三段表明雖然白話進入文學,但是仍以雅言為主。選項中“白話文逐漸取代了文言文的地位”曲解文意。

5.第二段,後來雖然漸漸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終不能雅到詩的地位。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篩選並整合信息的題目,篩選整合信息的題目側重於對文中佐*觀點的現象、材料的運用的準確*進行考核,主要的錯誤類型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方式一般為改變句子在文中的含義,或改變句子之間的關係,還有是偷換句子中的“概念”。此題A項對應的原文第二段,後來雖然漸漸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終不能雅到詩的地位。選項“仍是‘雅俗共賞’的文學形式曲解文意。

6.A第一段只表明戰亂是分界線,但並沒有説是必要條件;B描寫體驗就能共賞過於絕對;C對作者的情感傾向理解有誤。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是點睛】這類題目重點集中在對文中的觀點的正誤進行考核,錯誤類型注意有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等。考核的方式是改變句子含義從而出現選項的觀點和文中的觀點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混淆,對文中的觀點概括錯誤。此題A第一段只表明戰亂是分界線,但並沒有説是必要條件,B描寫體驗就能共賞過於絕對,兩個選項混淆範圍;C對作者的情感傾向理解有誤,曲解文意。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猜你喜歡
一、現代文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禮之“儀”“義”的糾結除了“禮義之邦”“禮儀之...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重陽節是“吉日”,由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遂成“敬老節”。殊不知,漢代之前,先民一直...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文化與創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歷經社會變遷,*文化之所以能有氣象萬千的格局,之... 四、論述類文本閲讀(共6分)①持續8年之久的“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嶺,標誌着大唐盛世的終結,也是陸... (三)實用類文本閲讀(10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先秦哲學家荀子説:“不全不粹不足以謂之美。”這話運...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持續8年之久的“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 閲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題。①唐朝的安史之亂可以説是*社會變遷的一條分水嶺。在這之後,“士”和“民”的分界不像先...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書籍*圖開始流行以後,一系列的*圖術語也隨之誕生,如“繪像”、“繡像”、“全像”、“...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態修建*“和”與“同”是先秦時期兩個重要的哲學概念。和同之辨...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目①唐朝的安史之亂可以説是*社會變遷的一條分水嶺。在這之後,“士”和“民”的分界...
相關文章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唐代大詩人杜甫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一“經驗之談”因為符合人們的樸素... 閲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題魏晉在*歷史上是一個重大變化時期,發生了繼先秦之後的第二次社會變異。東漢以來莊...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藝術表現裏的虛和實宗白華先秦哲學家荀子説:“不全不粹不足以謂之美。”這話運用...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關於唐賦的價值與地位,一向有“唐無賦”與“唐賦高峯”之説。兩極之間,多有爭議。...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宋朝國富*弱的原因①宋朝給我們留下了“幽雲十六州”、“檀淵之盟”、“靖康之恥”這... 19.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5分)①“食以安為先”,這句話道出了食品安全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12分)敬畏倫理與社會*在*,“倫”“理”二字的合用,最早見於秦漢之際成...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IH小題文化創新要有世界眼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歷經社會變遷,*文化之所以能有氣象萬... 如圖為唐代長安城商業分佈示意圖,*影部分為“市”以外的商業區域。與“安史之亂”前相比,“安史之亂”後的長安城內...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態修建*“和”與“同”是先秦時期兩個重要的哲學概念。和同之辨...
熱門文章
(一)課內文言文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然後完成10~12題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12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公孫龍,六國時辯士也。疾名實之散亂,...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後面小題。儒家道統:*皇權的制衡力量以往,人們常常把*主義與“封建社會”和“孔孟之道”聯... 閲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後面題目。中華民族的昨天,可以説是“         ”。近代以後,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①“社會學”一詞來源於拉丁文的“社會”...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問題。稷下先生與“道”“勢”關係的新發展余英時稷下先生的“不治而議論”也足以説明“道...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分析“絲綢之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派遣張騫出...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建設*社會什麼是“*社會”?社會學認為,社會是...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唐朝的*唐太宗親眼目睹了隋煬帝“驅天下以縱慾,罄萬物而自奉”,終致“率土分崩...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唐朝“安史之亂”後,一些藩鎮跋扈割據,朝廷力弱不能制。唐憲宗李純(805~820...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學而優則仕”傳統之功過説*歷史上,所謂“貴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文化概念,並不...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面小題。與“天”這一信仰本體相呼應,“天下”則是*古代先民對自然、社會和人本身的總體認識...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東方睡獅”考辨智效民把*比為“東方睡獅”,好像出自拿破崙之口。最初聽到這個説法... (一)論述文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中和之美”是中華美學精神的組成部分,其...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1小題。*古代人們在造物活動中不止於滿足“形”下之“致用之器”,更不斷探尋着“形”...
推薦內容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話説《詩經》之“風”風本是地球大氣層內... 一、現代文閲讀(9分,每小題3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設立官卷,以“不致妨孤寒之路”,是清代...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葉嘉瑩:實踐儒家的“知命”與“不憂”有人説,葉嘉瑩是一個穿裙子的“士”。她説,我身...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本題共3小題,9分)一提起修辭,大家可能就會想到“比喻”“誇張”之類的修辭...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文姬歸漢”佳話質疑東漢大名士蔡邕之女蔡文姬,在兵荒馬亂中“為胡騎所獲”,成了匈...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古代人名中的“之”孟昭連   唐...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李周,字純之,馮翊人。登進士第,調長安尉。歲飢,官為粥以食餓者,民坌集不可禁,...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東方睡獅”考辨智效民把*比為“東方睡獅”,好像出自拿破崙之口。最初聽到這個説法,... 二、(每小題3分,共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與“*文學”“漢文學”“華語文學”等以往對於中華民族... (2019·安徽宣城高二期末)閲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安史之亂”後,*經濟重心不斷南移,以種植水稻... 一、文言短文閲讀題(10分)閲讀下列材料,完成22-24題。所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自知其然”。和之生於...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搗衣”是指什麼呢?明朝仇英“紙本水墨”...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中和之美”是中華美學精神的組成部分,其... 論述類文本閲讀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後面小題。重陽節是“吉日”,由歷朝歷代沿革至今,遂成“敬老節”。殊不知,漢代之...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古代人們在造物活動中不止於滿足“形”下之“致用之器”,更不斷探尋着“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