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温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6.96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温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温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客謝之。十二,試經為童子郎,監試者以其身體壯大,疑朗匿年,劾問。朗曰:“朗之內外,累世長大,朗雖稚弱,無仰高之風,損年以求早成,非志所為也。”監試者異之。

後關東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險,欲徙居温。朗謂邵曰:“脣齒之喻,豈唯虞、虢?温與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國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帶山之縣必駭,是搖動民之心而開奸宄之原也,竊為郡內憂之。”邵不從。邊山之民果亂,內徙,或為寇抄①。

是時董卓遷天子都長安,卓因留洛陽。朗父防為治書御史,當徙西,以四方雲擾,乃遣朗將家屬還本縣。或有告朗欲逃亡者,執以詣卓,卓謂朗曰:“卿與吾亡兒同歲,幾大相負!”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陽九之會②,清除羣穢,廣舉賢士,此誠虛心垂慮,將興至治也。威德以隆,功業以著,而兵難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內,民不安業,捐棄居產,流亡藏竄,雖四關設禁,重加刑戮,猶不絕息,此朗之所以於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見留,即散財物以賂遺卓用事者,求歸鄉里。到謂父老曰:“董卓悖逆,為天下所仇,此忠臣義士奮發之時也。郡與京都境壤相接,洛東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興義兵者若未得進,其勢必停於此。此乃四分五裂戰爭之地,難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舉宗③東黎陽。黎陽有營兵,趙威孫鄉里舊婚,為監營謁者,統兵馬,足以為主。若後有變,徐復觀望未晚也。”父老戀舊,莫有從者,惟同縣趙諮,將家屬俱與朗往焉。後數月,關東諸州郡起兵,眾數十萬,皆集熒陽及河內。諸將不能相一,縱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關東兵散,太祖與呂布相持於濮陽,朗乃將家還温。時歲大飢,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訓諸弟,不為衰世解業。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時年四十七。

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後遺薨望子洪嗣。

 (節選自《三國志· 司馬朗傳》)

 [注]①抄:掠奪。②陽九之會:指災難之年或厄運。③宗:宗族,宗室

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客謝之                謝:道歉

B、捐棄居產              捐:捐獻

C、此朗之所以於邑也      邑:同“悒”,愁悶不安

D、不為衰世解業          解:懈怠

1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監試者異之            莫有從者

B、脣齒之喻              久之,關東兵散

C、監試者以其身體壯大    執以詣卓

D、為天下所仇            為監營謁者

1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後/遺薨/望子洪嗣。

B、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後遺薨/望子洪嗣。

C、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後遺薨/望子洪嗣。

D、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後/遺薨/望子洪嗣。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司馬朗小時候就善於應答,表現出不同於一般少年的敏捷與機智,這種才能在被董卓詰問時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B、司馬朗對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難的做法很不贊成,一是因為移家於温不能真正避開災難,二是因為李邵的離開會引起當地居民的騷亂,但他的勸阻並未起作用。

C、司馬朗認為,如果董卓能夠清除眾多的惡人,廣泛推舉賢能的人才,仔細考慮,就能取得蓋世的功業,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誠意打動,最終放了他。

D、司馬朗回到家鄉,認為家鄉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於是建議鄉親們跟他一起舉家遷到黎明去,但父老們留戀故土,只有趙諮及家人跟着司馬朗遷走。

19.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7分)

①朗知卓必亡,恐見留,即散財物以賂遺卓用事者,求歸鄉里。(3分)

②此乃四分五裂戰爭之地,難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舉宗東黎陽。(4分)

20.從文章中找出能體現司馬朗有遠見的兩個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回答】

15.B

16.A

17.D

18.C

19. ①司馬朗知道董卓必定敗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財物給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請求返回故鄉。( “見”“用事”各1分,句意1分)

②這裏是*隊四分五裂交戰爭奪的地方,很難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現在道路還可以通行,(帶領)整個宗室向東遷往黎陽。( “及”“舉”“東”各1分,句意1分)

20.①今寇未至而先徙,帶山之縣必駭②即散財物以賂遺卓用事者,求歸鄉里③天下興義兵者若未得進,其勢必停於此④不如及道路尚通,舉宗東黎陽(答對一個得1分,兩個得3分)

【解析】

15.

試題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閲讀能力,歸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據上下文的語境推斷重要實詞的詞義,同時最終也要落實到實詞的推斷上,因而掌握推斷的技巧至關重要。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B.捐:拋棄。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了“之”“者”“以”“為”四個常見文言虛詞,結合具體用法和語境可知:A.助詞,相當於“的人”;B助詞,的/音節助詞,無意義;C介詞,因為/介詞,把;D介詞,被/動詞,擔任。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7.

試題分析:文言文斷句是文言文翻譯的一種特殊形式,較翻譯句子要容易一些。解答本題,一是要結合上下文的具體意思,二是要憑藉自己的文言語感,三是對古代文化知識要有一定的瞭解。以上幾點綜合思考去做。作為選擇題也要注意“排除法”的運用。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18.

試題分析: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是指在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正確理解額把握的基礎上,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做出恰當的評價。分析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文章的思想內容是否準確、深刻、全面、客觀或偏激、浮淺、片面、主觀臆斷等。可採用假設法與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與選項所在相應段落進行比較。分析可知,C.司馬朗並不真正認為董卓可以取得蓋世功業,“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誠意打動,最終放了他”屬無中生有。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19.

試題分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文言特殊句式進行重點翻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

一般在直譯的基礎上,而後意譯。整句翻譯時,再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順,表意準確。注意兩句關鍵字句的翻譯:①“見”“用事”; ②“及”“舉”“東”。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20.

試題分析:該題考查了對文中人物“司馬朗”的形象鑑賞、*格把握。一定要審準題意,即找出能體現司馬朗有遠見的兩個事例。讀懂原文可知,文中這方面的事例還是較多的。同時若自己概括回答也一定要符合題意要求,表達言之有理,文通句順。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參考譯文】

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温地人。九歲時,有人直接叫他父親的名字,司馬朗説:“輕慢別人父母的人,也就是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這個客人就向他道歉。他十二歲時,通過通經考試成為童子郎,監考的人因為司馬朗身體健壯高大,懷疑他隱瞞了年齡,就訊問他。我的父族和母族,歷代人都長得個頭高大,我雖然年幼,卻沒有希望高攀的習*,少報年齡來求得早有成就,這不是我立志要做的事。監考的人對他的話感到驚訝。 

後來關東的*隊起事,原冀州刺史李邵家住在野王,靠近山勢險要的地方,他打算遷居到温地。司馬朗對李邵説:“脣齒相依的比喻難道只是指虞國和虢國嗎?温和野王兩地也正是這樣;現在您離開那裏而居住到這裏,只是躲避早上滅亡的時刻罷了。況且您是郡國百姓中享有名望的人,現在敵寇還沒有到來您就先遷走,依傍山地的各縣百姓必定發生騷亂,這樣就會動搖民心而成為違法亂紀的根源,我私下為郡內百姓的安危感到擔憂。”李邵沒有聽從他的勸告。沿山一帶的百姓果然發生騷亂,他們向內遷徙,有的還進行搶劫。 

這時董卓遷移天子改都長安,董卓仍留在洛陽。司馬朗的父親司馬防擔任治書御史,應當向西遷移,因為天下各地紛亂如雲,就派司馬朗帶着家屬返回本縣。有人告發司馬朗打算逃跑,把他抓起來送到董卓那裏,董卓對司馬朗説:“你和我死去的兒子同歲,怎麼這樣辜負我!”司馬朗於是就説:“您憑藉高出世俗的美德,恰逢天下遭遇災難的機會,清除眾多的惡人,廣泛推舉賢能的人才,這確實是您的虛心納下,殫精竭慮的結果。(這樣下去)將會出現興旺以致大治的局面。您的威勢和德行因此盛大,您的功勛和業績因此顯著,然而戰爭災難一天天興起,各州郡紛亂不安,郊野四境之內,百姓不能安居樂業,他們拋棄了住房財產,到處流浪逃竄,雖然四面的關口設卡制止,對逃亡的人加重刑罰懲治,但仍然不能禁絕止息,這就是我憂愁不安的原因。”

司馬朗知道董卓必定敗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財物給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請求返回故鄉。他回到故鄉後對父老們説:“董卓犯上作亂,被天下人仇恨,這正是忠臣義士發奮有為的時候。我們郡和京城境界相連,洛陽城東面有成皋,北面毗連黃河,天下興起義兵的人們如果不能前進,那情勢必然使他們停留在這裏。這裏是*隊四分五裂交戰爭奪的地方,很難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現在道路還可以通行,帶領整個宗室向東遷往黎陽。黎陽有*營,趙威孫過去同我們鄉里有姻親,擔任監營謁者,統領*隊,足可以做我們的首領。如果以後有變化,再慢慢觀望也不晚。”父老們留戀故土,沒有跟着司馬朗遷走的,只有同縣的趙諮,帶着家眷一起和司馬朗遷往黎陽。幾個月後,關東各州郡起兵,聚眾幾十萬人,都集結在滎陽、河內一帶。將領們不能統一行動,放縱士兵搶掠,百姓被殺死的近一半。過了很久,關東的兵散去,太祖和呂布在濮陽一帶相互對峙,司馬朗才帶着家人回到温地。這一年發生大饑荒,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司馬朗收留撫卹宗族裏的人,教育自己的弟弟們,不因為是衰亂時期就放鬆學業。 

建安二十二年,因患病去世,當時四十七歲。

魏明帝即位之後,封司馬朗之子司馬遺為昌武亭侯,有食邑百户。司馬朗之弟司馬孚又將其子司馬望過繼給司馬朗,司馬遺去世之後,由司馬望之子司馬洪繼承其嗣。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猜你喜歡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司馬芝字子華,河內温人也。少為書生,避亂荊州,於魯陽山遇賊,同行者皆棄老弱走,...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馬森,字孔養,懷安人。父俊,晚得子,家人抱之墜,殞焉。俊紿其妻曰“我誤也”,不之...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目。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温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目。①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温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客謝之。十二,試經為童... (一)文言文閲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題。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温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目。 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相...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19分)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相...      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温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客謝之。十二,試經...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
相關文章
(一)文言文閲讀(19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題。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題(10分)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宇叔。陳涉少時,...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目。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李顒,字中孚,盩厔①人。又字二曲,二曲者,水曲曰盩,山曲曰厔也。布衣安貧,以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霍光字子孟,剽騎將*去病弟也。父中孺,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侍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每小題3分)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員。員父曰伍奢。員兄曰伍尚。其先曰伍舉,以直諫事... (一)文言文閲讀(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袁盎者,楚人也,字絲。父故為羣盜,徙處安陵。高後...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晁君成詩集敍蘇軾“達賢者有後,張湯是也。”張湯宜無後者也。“無其實而竊其名者無後,... 五、文言文閲讀。(13分)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題。   孟子曰:“敬人者,人恆敬之。”蓋言禮可...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後面的小題目。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員。員父曰伍奢,員兄曰伍尚。其先曰伍舉,以直諫事楚莊王,...
熱門文章
(一)文言文閲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荊軻者,衞人也。其先乃齊人,徙於衞...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司馬芝字子華,河內温人也。少為書生,避亂荊州,於魯陽山遇賊,同行者皆棄老弱走,芝... 閲讀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李賢,字賢和,其先隴西成紀人也。賢幼有志節,不妄舉動。九歲,從師受業,略觀大...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非 相《荀子》(節選)相人,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古者有姑布子卿①,今之...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文後各題。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樑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 (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19分)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樑父即楚... 閲讀下面課外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有種樹者,樹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問其術,則曰:“吾無他巧,但識物*,...  (一)文言文閲讀(19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賈思伯,字士休,齊郡益都人也。世父...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張養浩,字希孟,濟南人。幼有嚐出,遇人有遺楮*於途者,其人已去,追而還之。讀書...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袁盎者,楚人也,字絲。父故為羣盜,徙處安陵。高後時,盎嘗為呂祿舍人。及孝文帝即...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後面題目。(9分,每小題3分)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樑父即楚...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温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帝少有奇節,少有奇節,聰明多大... (一)文言文閲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袁盎者,楚人也,字絲。父故為羣盜,...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①陸機,字士衡,吳郡人也。祖遜,吳丞相。父抗,吳大司馬。機身長七尺,其聲如鍾。少...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試題。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樑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
推薦內容
閲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文後各題。(10分)孟子曰:“於不可已而已者,無所不已。於所厚者薄,無所不薄也。其進鋭者... 文言文閲讀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唐恪,字欽叟,杭州錢塘人。四歲而孤,聞人言其父,輒悲泣。登進士第,... (一)文言文閲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題邵伯温,字子文,洛陽人,康節處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時,如司馬光、... (2019·襄陽)閲讀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汲黯字長孺,濮陽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為謁者①。河內失火,延燒...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袁盎者,楚人也,字絲。父故為羣盜,徙處安陵。高後時,盎嘗為呂祿舍人。及孝文... 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後小題。司馬芝字子華,河內温人也。少為書生,避亂荊州,於魯陽山遇賊,同行者皆棄老弱走,芝...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邪正辨曾鞏正者一,邪者十,烏知正者之為正,邪者之為邪歟?曰:考其實焉爾。言者曰...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贊學(東漢)王符天地之所貴者,人也。聖人之所尚者,義也。德義之所成者,智也。明智... (一)文言文閲讀(19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賈思伯,字士休,齊郡益都人也。世父元...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論 文(下)袁宗道爇香者,沉則沉煙;檀則檀氣。何也?其*異也。奏樂者鐘不藉鼓響...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垣崇祖,字敬遠,下邳人也。崇祖年十四,有幹略,伯父豫州刺史護之謂門宗曰:“...  (一)文言文閲讀(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田叔者,趙陘城人也,其先,齊田氏苗裔也。叔喜...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淩統字公績,吳郡餘杭人也。父*,輕俠有膽氣。統年十五,左右多稱述者,權亦以*...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見而異之,歎曰:“高子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