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柳宗元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餘儲。僕始聞而駭,中而疑,終...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1.9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柳宗元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餘儲。僕始聞而駭,中而疑,終...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柳宗元

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餘儲。僕始聞而駭,中而疑,終乃大喜,蓋將吊而更以賀也。道遠言略,猶未能究知其狀,若果蕩焉泯焉而悉無有,乃吾所以尤賀者也。

足下勤奉養,樂朝夕,惟恬安無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煬赫烈之虞,以震駭左右,而脂膏滫瀡①之具,或以不給,吾是以始而駭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虛倚伏,去來之不可常。或將大有為也,乃始厄困震悸,於是有水火之孽,有羣小之愠,勞苦變動,而後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遼闊誕漫,雖聖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讀古人書,為文章,善小學,其為多能若是,而進不能出羣士之上以取顯貴者,蓋無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積貨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獨自得之心蓄之銜忍而不出諸口以公道之難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則嗤嗤者以為得重賂。

僕自貞元十五年見足下之文章,蓄之者蓋六七年未嘗言。是僕私一身而負公道久矣,非特負足下也。及為御史、尚書郎,自以幸為天子近臣,得奮其舌,思以發明足下之鬱塞,然時稱道於行列,猶有顧視而竊笑者。僕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譽之不立,而為世嫌之所加,常與孟幾道言而痛之。乃今幸為天火之所滌盪,凡眾之疑慮,舉為灰埃。黔其廬,赭其垣,以示其無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顯白而不污,其實出矣,是祝融、回祿之相吾子也。則僕與幾道十年之相知,不若茲火一夕之為足下譽也。宥而彰之,使夫蓄於心者,鹹得開其喙,發策決科者,授子而不慄,雖欲如向之蓄縮受侮,其可得乎?於茲吾有望於子!是以終乃大喜也。

古者列國有災,同位皆相吊。許不弔災,君子惡之。今吾之所陳若是,有以異乎古,故將吊而更以賀也。顏、曾之養,其為樂也大矣,有何闕焉?

(柳宗元《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註釋:①滫瀡(xiū suǐ):這裏指澱粉一類烹調用的東西。

15.下列句子加橫線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盈虛倚伏,去來之不可常              倚:災禍

B.惟恬安無事是望也                    是:提賓標誌,不譯

C.非特負足下也                        特:特意

D.其實出矣                            其實:那(你的)真實情況

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積貨/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獨自得之心/蓄之銜忍/而不出諸口/以公道之難明/而世之多嫌也

B.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積貨/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獨自得之/心蓄之/銜忍而不出諸口/以公道之難明/而世之多嫌也

C.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積貨/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獨自得之心/蓄之銜忍/而不出諸口/以公道之難明而世之多嫌也

D.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積貨/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獨自得之心/蓄之銜忍/而不出諸口/以公道之難明而世之多嫌也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名為書信,實際是一篇議論文。作者通過奇物的構思,表達了嚴肅的社會問題,在幽默的筆調中寄寓着很深的感慨。

B.柳宗元引用顏回、曾參的事例,目的是要鼓勵朋友學習先人的安平樂道,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志趣。

C.柳宗元祝賀的其實並不是王參元家失火,而是祝賀王參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華,他的“賀”就是“吊”,是對王參元的寬慰和祝福。

D.在這封書信中,柳宗元祝賀王參元家失火,看似違背常情,實則憤世嫉俗,鞭撻了那些在朝的卿士,撻伐了那些讒言傷人的小人,揭示了制度扼殺人才這一嚴峻的社會問題。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僕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譽之不立,而為世嫌之所加,常與孟幾道言而痛之。

(2)今吾之所陳若是,有以異乎古,故將吊而更以賀也。

【回答】

15.C

16.B

17.D

18.(1)我實在恨自己的品德修養不能那麼耀眼,平時的好名譽(清白的名聲)沒能樹立起來,竟被世人把這種猜疑加到我身上,我常常和孟幾道談這些事情,非常痛心(為此痛心)。

(2)現在我説的這些情況,與古代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在打算慰問您的時候又轉而(改為)向您祝賀。

【解析】

15.

試題分析:本題把每一個選項中的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文中就會發現,“非特負足下也”意思是“不僅是有負於您啊”,所以,“特”的意思是:只,僅僅。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字意。從歷年高出題規律來看,實詞的考查具體涉及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活用、偏義等語言現象。考生備考時要準確理解文言實詞的詞義,一是識記和累積,掌握文言實詞的基礎知識;二是學會推斷。只有把知識的積累和方法的巧妙運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較高的閲讀能力。推斷方法如下:①根據學過的課內實詞來推斷詞義。②使用組詞法來推斷詞義。③利用相似的語言結構推斷詞義。④藉助成語來推斷詞義。⑤根據字形推斷詞義。⑥語境分析推斷。本題可概括語境來分析。

16.

試題分析:第一處斷句在“有積貨”後,“言”的主語是“京城人”,“多”是修飾“言”的。如果“多”修飾“京城人”,則與後語言沒有聯繫,所以排除A項;第二處“士之好廉名者”的謂語*來看,“皆畏忌”或“皆畏忌不敢道”都可以,但是若在“不敢道”後斷開,後面的句子就無法處理;“自得之”“心蓄之”結構一致,可以排除CD兩項。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常用的斷句方法有:①根據文意斷句。閲讀全文,瞭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如果想當然地斷下去,就容易發生錯斷。通讀全文,搞清屬於什麼文體,寫了什麼內容,想表達什麼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單音詞佔多數的特點,抓住幾個關鍵的字詞翻譯以理解文段大意,再斷句就輕而易舉了。②利用對話標誌斷句。對話常以“曰”、“雲”、“言”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③藉助文言虛詞斷句。文言文多用虛詞來表達語氣或感情。句首發語詞: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竊、請、敬等常用於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句尾詞:也、矣、焉、耳等經常用於陳述句尾;耶、與(歟)、邪(耶)等經常用於疑問句末尾;哉、夫等經常用於感歎句尾。其後面一般要斷開。疑問語氣詞: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後,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④藉助對比、對偶、排比、頂真等修辭斷句。文言中常有對偶句、排比句,抓住這個特點斷句,常能收到斷開一處、接着斷開幾處的效果。

17.

試題分析:D項,“揭示了制度扼殺人才這一嚴峻的社會問題”屬於無中生有,歷史和時代的侷限也使得作者在明末清初無法看到這一點,他將一切原因歸於“小人”。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歸納文章內容要點,把握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重點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沒有賞析的內容。解答時要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語句,一一對應。選項的敍述或分析的錯誤一般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有:個別實(虛)詞故意譯錯;人物的事蹟張冠李戴;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錯位;人物*格陳述不恰當;憑空添加,無中生有;強加因果關係。答題時注意“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差別和重點詞語的翻譯,還要注意上下文之間的關係。一般文言中經常省略主語,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語,區分“人物”,總體關照段首的“時間”、“地點”,區分“事件”表述是否錯誤等。本題仔細閲讀原文,考生就會發現D項無中生有。

18.

試題分析:本題在解答時要注意落實重點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僕”,我;“良”,實在;“素”, 平時;“為”,被;“痛”,為動用法,為之痛心。(2)“所陳”,説的這些情況;“是”,這;“乎”,於;“吊”,慰問;“更”,改為。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考查的是理解並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刪”“調”“換”“補”。對古今異義的詞語、古代是單音節詞語現代是雙音節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刪”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刪”,對省略的內容要補出。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本題中,重點實詞“僕”,“良”,“素”,“為”,“痛”,“所陳”,“是”, “吊”,“更”;重點虛詞“乎”,皆需要一一落實。

【參考譯文】

得到楊八的信,知道您遭了火災,家裏什麼也沒有留存下來。我剛聽説大吃一驚,接着又產生一些疑問,最後竟然感到非常高興。原本打算慰問您,現在卻改成祝賀您了。由於路途遙遠,書信言辭又簡略,因此還不能詳盡地瞭解您受災的情況。如果真的燒得精光而一無所有,那正是我要特別祝賀您的原因。

您殷勤奉養父母,從早到晚都很快樂,只希望過恬靜舒適、平安無事的日子。現在竟遭受到烈火焚燒的意外事情,而使您震驚恐懼,甚至連油脂、澱粉這樣的東西,也許都供應不上了,我因此起初感到大為吃驚。

人們的言談之中都説,事物的圓滿或空缺,災禍或幸福,都是相互依存轉化,來去無定的。有的人將要大有作為的時候,開始總會經歷一個困苦動盪、擔心受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就有水火的災害,就有小人的怨恨毀謗。歷經勞苦變動的磨難之後,才能奔上光明的前途,古時候的人都是這樣。但是,這些説法不僅大而無當而且荒誕不稽,即使是聖人也不能因此就一定相信,所以我接着便對它產生了疑問。

憑着您讀了不少古書,寫得一手好文章,又精通文字、音韻、訓詁之學,所作所為都顯示出您的多才多能,然而作官卻不能超出眾人之上,從而未取得顯赫尊貴的地位,這裏並沒有其他原因。京城的人都説您家裏積存着許多財物,愛慕廉潔名聲的人都懷有顧慮畏懼心理,因而不敢稱道您的好處,儘管自己內心明白,但卻藏在心裏,含在嘴裏不敢説出口來。這是因為公道難以顯揚,而世人又多猜忌的緣故啊!誰要一開口,那些愛嘰嘰咕咕嘲笑別人的人,就認為他得了許多賄賂。

我從貞元十五年看到您的文章以後,藏在心裏沒敢講出的讚賞的話大約五六年了,這是我只顧個人得失而長時間有負於公道,不僅是有負於您啊!等到作了見習監察御史和禮部員外郎以後,我自認為有幸當了皇帝身邊的大臣,能夠暢所欲言了,並想借此機會薦舉您,消除您胸中的鬱悶。但是當我適時向同僚們稱道您的時候,還是有相視而暗暗譏笑我的人。我深恨自己道德修養還不突出,清白的名聲還未確立,而被世人強加上許多罪名,與好友孟幾道每談及此都感到十分痛心。如今您的家幸好被天火燒得精光,眾人的疑忌也隨之而全部化為灰燼。燒黑了房屋,燒紅了牆壁,表明您家已經一無所有了,這樣您本身的才能就自然顯露出來而不致辱沒。您的真實情況完全表現出來,這真是火神所給予您的莫大資助啊!那麼,我和孟幾道幾十年對您的瞭解,還不如這把火一個晚上給您帶來的榮譽大呢。從此您不僅被人諒解,而且會得到公開的讚揚,使那有話藏在心裏的人,都能開口為您説話了。出題考試,決定錄取的主考官們,也都敢任命您官職而不再膽戰心驚了。這樣一來,即使想像過去那樣屈己受辱,難道還能辦到嗎?在這方面,我對您抱有很大的期望,因此,我最後才特別高興起來。

古時候各國有了災禍,同等地位的國家都要向受災國表示慰問。春秋時許國不去慰問受災國,有識之士都憎恨它。現在我説的這些情況,與古代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在正打算慰問您的時候又轉而向您祝賀。顏淵安於清貧,曾參孝以養親,這裏面的樂趣也真夠多了,物質上雖有點欠缺,又算得了什麼呢?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猜你喜歡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答韋中立①論師道書(節選)柳宗元二十一日,宗元白:辱書雲,欲相師。僕②道不篤,業甚...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6題。遊東山記[明]楊士奇洪武乙亥,餘客武昌。武昌蔣隱溪先生,年已八十餘,好道家書。其...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與李翱書【1】韓愈使至,辱足下書,歡愧來並,不容於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僕雖...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柳宗元嚴生足下:得生書,言為師之説,怪僕所作《師友箴》與《答...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蘇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書僕*威之曾孫。擢進士第,補恆州參*。居母喪,... 四、古代詩文閲讀(35分)(一)文言文閲讀(19分)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柳宗元)得楊八①書,知足下遇火災,...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楊繪,字元素,綿竹人。少而奇*,讀書五行俱下,名聞西州。進士上第,通判荊南。為... 文言文閲讀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唐恪,字欽叟,杭州錢塘人。四歲而孤,聞人言其父,輒悲泣。登進士第,...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楊惟中,字彥誠,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讀書,有膽略,太宗器之。年二十...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前日範希文貶官後,與足下相見於安道家。足下詆誚希文為人。予始聞之,疑是戲言;及...
相關文章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餘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為政於國家者,皆欲修保而勿失。然不得富而得貧,不得眾而得寡...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楊氏。集三歲即知讀書,是歲乙亥,汲挈家趨嶺外,干戈中無書冊可...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   王徽字昭文,京兆人。第進士,授校書郎。徐商領鹽鐵,闢署使府。始,宣宗詔宰...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李)宗詳字昌武,七歲能屬文,恥以父任得官,獨由鄉舉,第進士,授校書郎。明年,獻文...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毛羽健,字芝田,公安人。天啟二年進士。崇禎元年,由知縣徵授御史。好言事,首劾楊...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論梁元帝讀書清·王夫之*陵陷,元帝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或問之,答曰:“讀書萬卷...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①四庫...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白居易,字樂天,敏悟絕人,工文章。貞元中,擢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遷左拾遺... 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後小題。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若望僕不相師,而...
熱門文章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潘耒,字次耕,吳*人。生而奇慧,讀書十行並下,自經史、音韻、算數及宗乘之學,無...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一)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若望僕不...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①餘闕,字廷心。少喪父,授徒以養母,與吳澄弟子張恆遊,文學日進。元統元年,賜進士及...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楊惟中,字彥誠,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讀書,有膽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與劉大山書[清]戴名世去年春正月,渡*訪足下,留信①宿,而足下出所為古文十餘篇...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太尉始為涇州刺史時,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王子晞為尚書,領行營節度使,寓*邠州,縱士...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王益,字舜良。其先太原人,世久遷徙,而今家撫州之臨川。祥符八年舉進士及第,初為建安...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耶律楚材,字晉卿,父履,以學行事金世宗,特見親任,終尚書右丞。楚材生三歲而孤,母楊...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阮元,字伯元,*蘇儀徵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召對,上喜曰:“不意朕八旬外復得一人...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潘耒,字次耕,吳*人。生而奇慧,讀書十行並下,自經史、音韻、算數及宗乘之學,無...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王章,字漢臣,武進人。崇禎元年進士。授諸暨知縣。少孤,母訓之嚴。及為令,祖帳歸...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孝文帝時,天下無治《尚書》者,獨聞濟南伏生故秦博士,治《與》,年九十餘,老不可...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李宗勉,字強父,富陽人。開禧元年進士。紹定元年,遷著作郎。入對,言邊事宜夙夜震...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蒲宗孟,字傳正,閥州新井人。第進士,調夔州觀察推官.治平中,水災地震,宗孟上書...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共12分)王樸,字文伯,東平人也。少舉進士,為校書郎,依漢樞密使楊邠。邠與王...
推薦內容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題。蘇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書僕*威之曾孫。擢進士第,補恆州參*。居母喪,哀毀...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劉禹錫,字夢得,自言系出中山,世為儒。貞元九年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工文章,...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許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中元佑三年進士第。宣和七年,召為給事中。為書抵時相,謂...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孫沔,字元規,越州會稽人。中進士第,補趙州司理參*。景祐元年,禮院奏用冬至日冊...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王全斌,幷州太原人。其父事莊宗,為岢嵐*使,私畜勇士百餘人,莊宗疑其有異志。召之,...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一)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若望僕不相師...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20分)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節選)         柳宗元二十一日,宗元白:辱... 文言文閲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王軾,字用敬,公安人。天順八年進士。授大理右評事,遷右寺正。錄囚四川... (一)文言文閲讀(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元行衝,河南人。博學多通,尤善音律及詁訓之書。舉進士...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潘耒,字次耕,吳*人。生而奇慧,讀書十行並下,自經史、音韻、算數及宗乘之學,無... 閲讀下列文言文,完成後面各題。【*】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王溥字齊物,幷州祁人。父祚,為郡小吏,有心計。溥,漢乾祐中舉進士*科,為祕書郎...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楊氏。集三歲即知讀書,是歲乙亥,汲挈家趨嶺外,干戈中無書...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王翱,字九皋,鹽山人,永樂進士。宣德元年,以楊士奇薦,擢御史,時官吏有罪,不問重...